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给水排水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集专利 > 好文推荐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用于高盐废水零排放工程
2024-01-10 10:38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作者:何才昌       分享:
摘要: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用于高盐废水零排放工程

摘要:内蒙古某化工有限公司200m3/h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系统中以聚烯类、二氯乙烷等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高稳定性、难降解的高倍浓缩液进行处理,将COD从350mg/L左右降至175mg/L以下,去除率在50%以上,O3/C(臭氧投加量与有机物去除量比耗)为2.5,催化接触反应时间为40min。浓缩液结晶产品氯化钠的质量满足国标《工业盐》(GB/T 5462—2015)中的日晒工业盐一级标准,并能有效解决零排放系统因长期运行后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而影响工艺稳定性的问题。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设备总投资586万元,运行费用为4.19元/m3


1.png

我国高盐废水产生量约占总废水量的5%,且每年仍以2%的速率增长,高盐废水处理是现阶段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环保问题。


01

项目背景


内蒙古某化工有限公司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努力建设技术先进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将厂区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系统的反渗透浓水进行了回用、分离浓缩、蒸发结晶分盐等处理,使处理后的合格出水回用作生产用水,分离出来的结晶盐类作为副产物外售。整个项目达到了废水零排放、无机盐分质结晶后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赢。


02

设计进、出水水质


零排放项目的进水为厂区综合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系统中反渗透装置的浓排水,经零排放处理工艺中回用处理部分的膜分离后,膜装置的浓水再经过二次高倍浓缩分离,分离浓缩液进入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系统处理,具体进水水质见表1。


表1 进水水质


1.png


本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处理出水回用作生产用水,工艺中分离出来的副产物结晶盐有两种:一种为一价盐氯化钠,另一种为二价盐硫酸钠。氯化钠质量按《工业盐》(GB/T 5462—2015)中日晒盐一级标准执行,其中盐溶化为NaCl 300~315g/L的饱和盐水后,要求TOC≤10mg/L;另外,因整个项目处理系统为废水零排放,长期运行后会存在因有机污染物富集而影响工艺稳定性的问题。因此,需对浓缩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通过对整个项目系统的物料平衡核算分析和对浓缩液中TOC与COD的相关关系推算,结合项目实施的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按照控制浓缩液中COD≤200mg/L考虑,即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段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至少为50%。


03

工艺流程设计


3.1 零排放系统浓缩液中污染物的特性分析
该公司厂区综合废水中主要含有聚烯类、氯乙烯、聚乙烯醇、二氯乙烷和无机酸碱等污染物质,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为:混凝沉淀+水解/接触氧化+二沉池+混凝沉淀+多介质过滤+UF+RO。零排放项目进水为综合废水处理及回用工艺系统中反渗透装置的浓排水,其水质特点为:含盐量较高(10000mg/L左右);硬度高(总硬度以CaCO3计2500mg/L)、碱度大、二氧化硅含量高(50mg/L);有机物含量较高,成分复杂,经深度及回用系统处理后可生物降解和易于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均已被去除,浓排水中剩余的有机污染物性质表现为稳定性高、降解难度大和不可生物降解等。浓排水经零排放工艺前端预处理后,硬度、碱度和二氧化硅均可去除,但剩余的盐分和有机物通过后端工艺浓缩后污染物浓度成倍增大,含盐量(TDS)高达52000mg/L、氯根(Cl-)为31000mg/L、COD为400mg/L。对于此类高盐分、高浓度和高稳定性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难度大,常规技术难以达到相应效果。

3.2 工艺流程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以臭氧为氧化剂,在固相催化剂的作用下,高效降解和矿化有机物,表现为快速、无选择地去除COD和DO,兼具高速脱色、去除异味和消毒作用,具有反应时间短、矿化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及物料母液处理。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以负载型多金属及其氧化物、特种陶瓷、特种硅胶、改性天然矿物质等为催化剂,以臭氧或协同双氧水为氧化剂,降解和矿化有机污染物。主要机理:①产生自由基。在催化剂表面,臭氧分子与水分子或表面羟基通过链式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例如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过氧化羟基自由基和自由氧原子等。②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在催化剂表面或液相主体与有机污染物反应,使之迅速降解乃至矿化,使普通臭氧氧化所不能降解的高稳定性、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瞬间分解和氧化为CO2和H2O。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常用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及比较见表2。


1.png


由表2可知,芬顿/类芬顿工艺和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处理效果均较好,芬顿/类芬顿工艺工程投资较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稍低,但运行成本高于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同时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化学污泥,带来二次污染污泥处理的问题。芬顿工艺投加的药剂种类多,操作运维较为复杂;双氧水药剂属于甲类物,储存使用要求较高,管理较麻烦。催化臭氧氧化工艺虽然工程投资较高,但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小,且无污泥产生,在工艺中使用后无残留,操作管理和维护也简单。从技术的先进可行性、运行费用省、无二次污染、运行管理方便性和占地面积省等综合因素考虑,本零排放项目中高盐浓废水有机物降解处理选择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1.png

04

工艺及设备设计参数


4.1 催化剂及载体
催化剂载体一般都是采用表面积较大的物质,使负载在上面的催化活性组分具有较大的暴露面积,这样即使是表面积小的活性组分也可有较大的催化活性。选择载体时通常需考虑以下因素:稳定性好,在反应或再生过程中性能不会改变;机械强度好、硬度高、耐磨性能好,不易损耗;比表面积大,呈多孔状结构,孔径、孔体积适宜等。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催化剂载体有铝基和炭基两种,具体特性见表3。


2.png

由表3可知,在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炭基载体较铝基效果好,并且因本项目为废水资源化零排放项目,催化剂中溶出的二次污染物将会影响产品水和产品盐的品质,增加处理工艺的复杂程度,因此在本项目中催化剂采用了浙江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炭基结构ETECH-ⅡB型工业废水用催化剂,颗粒活性炭负载过渡族金属结构,主要物理参数为:比表面积1000~1200m²/g、堆积密度0.50~0.55g/cm³、强度≥95%、灰分≤5%、粒径2~5mm。


4.2 臭氧比耗
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工艺中,臭氧作为反应体系的主体,其消耗量是整个设计及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臭氧的浓度决定了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量,对催化氧化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项目前期的试验研究,在进水COD为390mg/L、同种类型催化剂、反应接触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不同臭氧投加量与有机物去除率的关系见表4。


3.png

由表4可知,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有机物的降解率随之增大。臭氧投加量的增加使得臭氧直接氧化有机物的作用加强,同时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性自由基的产量,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等活性自由基促进了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对于本项目的臭氧比耗,参照该技术在某印染废水深度处理项目中的应用案例,COD从100mg/L降到50mg/L以下的臭氧比耗为2.0,结合试验结论及本项目废水特性综合考虑,臭氧比耗按2.5设计。

本项目设计臭氧发生器2套,单套臭氧产量10kgO3/h,富氧源,臭氧浓度8%~10%,功率75kW,产量调节范围10%~100%,配套相关制氧系统;臭氧尾气破坏器1套,20kgO3/h臭氧发生器配套,功率5.5kW。

4.3 接触时间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的主要反应机理有三种,首先是有机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然后与气液相中的臭氧发生反应;第二种是臭氧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与之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并与有机物发生反应;最后一种是有机分子以及臭氧全部被化学吸收,而吸附组分之间发生相互反应。在催化剂的表面存在一些能吸附反应物分子的特别活跃中心,称为活化中心,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能形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原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迅速进行。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催化活性越高。

对于结构性状已经固化的催化剂,接触反应时间是反应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羟基自由基·OH的存在寿命非常短,保持时间只有77ns,其扩散距离也很短,只有20nm。当接触反应时间过短时,羟基自由基·OH与水中的有机物分子同步结合氧化反应(即臭氧在催化剂表面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同时与有机物同步氧化反应)的概率降低,氧化去除效果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通过增大臭氧投加量,也难以达到所需要的处理效果。曾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在处理效果较好的系统中增加催化剂的投加量时,反应降解速率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当催化剂投加量降低至一定值时,反应效率会明显下降。因此,催化剂的投加量只要能满足催化氧化反应的需求即可,用量过多对反应的促进作用不大,并且会增大项目投资成本,不经济。

根据项目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在同种类型催化剂和相同有机物去除率的情况下,不同接触反应时间的技术经济比较见表5。


4.png

参考该技术在现有项目案例中的接触时间多为30~60min,结合上述分析,本项目设计接触时间按40min考虑。


4.4 臭氧催化氧化系统设计
① 臭氧高效溶解装置
臭氧高效溶解装置主要用于臭氧与废水的充分混合反应,提高反应效果。设臭氧高效溶解装置1套,设备尺寸Ø2.5m×4.8m,设计流量(按臭氧气体)150m3/h,设备材质为碳钢衬四氟;气、水混合器1套,设备尺寸DN200,材质TA2;进水提升泵2台(1用1备),Q=45m3/h,H=0.15MPa,N=7.5kW,过流部件为双相不锈钢2507材质。

② 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主要用于臭氧与废水的催化反应,在装置内固相催化剂的特殊催化作用下,废水中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快速有效分解为CO2和H2O。设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套,处理水量41m3/h,设备尺寸Ø3.2 m×9.5m,设备材质为碳钢衬四氟;内装填ETECH-ⅡB型工业废水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29.5m3,装填高度3.5m,接触反应时间40min。催化氧化装置内主要分为进水配水区、催化氧化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三大部分,配水区配水采用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主管DN100,支管DN50,双相不锈钢2507材质;出水区采用锯齿堰溢流出水方式。

③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主要是为臭氧与废水混合和催化氧化装置内反应提供动力;设循环泵3台(2用1备),Q=240m3/h,H=0.45MPa,N=55kW,变频,过流部件为双相不锈钢2507材质。

④ 冲洗系统
冲洗系统包括气冲洗和水冲洗系统,气冲洗强度为15L/(m2·s),水冲洗强度为10L/(m2·s),冲洗时间3~5min。配套冲洗泵2台(1用1备),Q=300m3/h,H=0.2 MPa,N=45 kW,过流部件为双相不锈钢2507材质;冲洗风机2台(1用1备),Q=8m3/min,H=0.068MPa,N=18.5kW。

⑤ 出水稳定池
出水稳定池的主要功能为稳定出水水质,使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反应后出水中的剩余臭氧衰减和脱出;稳定池有效容积30m3,停留时间0.5h,混凝土结构,玻璃钢防腐;搅拌用气来自厂区工艺气包,气量5m3/min。


05

技术经济分析


零排放项目配套的高盐浓废水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系统,工艺设备部分投资586万元,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处理系统的电费和催化剂损耗费等,通过近两年的运行费用统计,总运行费用约4.19元/m3,其中电费约3.63元/m3、催化剂损耗费约0.56元/m3


06

运行效果


本项目自2019年10月投入运行,整个零排放系统运行稳定正常,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对系统内浓缩反渗透浓水中COD的去除率均在50%以上(COD从350mg/L左右降至175mg/L以下),副产物结晶产品盐氯化钠质量满足《工业盐》(GB/T 5462—2015)中日晒工业盐一级标准,盐溶化为NaCl 300~315g/L的饱和盐水后TOC≤10mg/L。O3/C为2.5,催化剂年损耗率小于5%,结构稳定性高,出水中均检测不出催化负载物成分。系统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值要求,其中2021年实际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见图2。


5.png

07

结论及展望


调试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应用于零排放项目中高盐浓废水处理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去除盐分高、浓度大且稳定性高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有效运行。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具有技术先进可靠、出水水质稳定、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经济合理、占地面积小和运行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的发展方向:①制备成本低廉、结构稳定、催化性能优、耐适用性强的催化剂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负载量、成分、负载温度、焙烧温度、时间等参数优化),以进一步降低催化剂成本,解决用量大、年损耗率高的问题。②从兼顾材质安全、增强气液两相混合效果、强化气液固三相催化效果等方面考虑,探究反应器结构、臭氧与水混合形式、布水及布气形式、梯级串联形式等对反应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特别是高效溶气方式、催化剂投加量、HRT等关键影响参数。以进一步降低臭氧投加比耗、缩短催化接触反应停留时间,降低项目成本,减小系统运行能耗。


本文的完整版刊登在《中国给水排水》2023年第6期,作者及单位如下: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用于高盐废水零排放工程
何才昌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参考文献引用的标准著录格式:

何才昌.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用于高盐废水零排放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23,39(6):55-59.
HE Caichang.Application of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technology in high salt wastewater zero discharge project[J].China Water & Wastewater,2023,39(6):55-59(in Chinese).


相关阅读
● 江西省首座花园式全地下水质净化厂工程设计 ● 深圳市宝安区小湖塘库水体生态治理工程分析 ● 膜芬顿+BAC/BAF工艺用于RO浓水深度处理 ● 污水厂不停水应急达标改造工程设计及实施 ● 回顾海绵城市10年发展历程:总结、思考、再出发 ● 基于微波变送器实时监测的沉淀池排泥运行优化 ● 给排水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 化工园区工业污水“分类分质”处理工艺系统设计 ● 多维度耦合丝状菌监测方法在污泥膨胀中的应用 ● A2/O工艺用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适宜性探讨 ● 江西新余仙女湖镉铊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供水 ● 昆明第四水质净化厂MBR工艺7年运行实践分析 ● 实际城市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中试研究 ● 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污泥热干化系统工艺设计 ● 絮体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中藻酸盐的提取研究 ● 呼吸图谱表征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休眠与流失 ● 不同溶解氧环境下氨氧化菌的氧半饱和常数比较 ● 某污水厂预处理系统跌水复氧成因初探及控制措施 ● 嘉兴市贯泾港水厂次氯酸钠消毒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 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三层分区控漏实践 ● 催化氧化滤池中As(Ⅴ)与铁、锰、氨氮的协同去除 ● 膜生物反应器Anammox的快速启动及其抑制动力学 ● 培养过程中接种部分厌氧颗粒污泥促进好氧颗粒化 ● 基于流式细胞仪方法评价饮用水紫外/氯消毒效果 ● 介孔SBA-15掺杂聚砜超滤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基于多目标的池州市齐山大道海绵化改造经验
在线投稿系统
Welcome to the online submission and editorial system for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热读排行
1
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同期召开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大会邀请函
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同期召开中国无废城市建设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大会邀请函
2
杜邦水处理亮相2019上海国际水展,诠释水的无限可能
3
3403家 2018年河北省重点排污单位名录(2501-3403)
4
3403家 2018年河北省重点排污单位名录(1001-2500)
5
2019年污泥处理与资源利用国际高峰论坛 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污泥处理和利用标准工作组会议
6
3403家 2018年河北省重点排污单位名录(1-1000)
7
李杰翔调研主城区水资源保护与再生水利用工作
8
《湖南省城乡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操作指引》发布
9
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三年目标
10
曼谷唐人街启动首个顶管冲压排水系统
11
中西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作提速 探索实行差别化垃圾处理收费
12
唐建国:如何做好城市排水管网的提质增效
13
2019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14
连续流好氧污泥颗粒化:No longer a dream!
15
央企加速入场环保行业 首创集团携手三峡集团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16
王洪臣:不要让不切实际的排放标准阻碍农村污水治理
17
住建部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 12月1日施行
18
首届亚洲环境治理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19
博天环境亏本甩卖“亲儿子”股权,近两月水务行业收并购案例一览!
20
中国给水排水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第十一届)邀请函暨征稿启事
21
中国节能余红辉: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22
2019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决定:特等奖6项,一等奖23项(名单)
23
太原市中心城区污水排放总量调查
24
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选拔结果公示
25
5.2亿!国际巨头胜科水务长期偷排废水,被开出中国环保史上最大罚单!
26
三峡集团:从开发长江到保护长江
27
北京国际水展盛大开幕 十年发展铸辉煌砥砺奋进再出发
28
住建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
29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30
打击围标串标!2019年“围标串标”典型案例披露......
31
通报!5家环评单位及其环评工程师,2家单位及编制主持人限期整改6个月,3家审批申请被暂停,技术整改6个月
32
跨界打劫来了?阿里与中规院联手中标雄安BIM管理平台第一标
33
曲久辉: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34
国务院取消造价资质审批,对造价工程师有何影响?
35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期间水厂生产运行指导意见(试行)
36
财政部令第101号——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37
2019科创板环保上市公司盘点
38
紫外杀菌灯在防护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中的应用
39
污水消毒方法汇总
40
《中国给水排水》2019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关键词
返回首页 | 人才招聘 | 广告征订 | 联系我们 | 订阅中心 |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层
商务热线:022-27835639 传真:022-27835592 E-mail: cnwater@vip.163.com
Copyright © 2019《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20004590号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0028号 本站推荐IE8.0及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